种点好吃的,一份给自己,一份给自然邻居。
第一部分:活动介绍
一、 关于工作坊与工具包的说明
本工作坊是“分享收获”社区营造计划的启动会。我们旨在通过一次轻松、有趣的动手体验,引导社区居民开启自己的阳台种植之旅。项目的核心是“分享”理念,参与者可以选择两条路径:“给自己”种植可食用的美味,或“给自然邻居”种植可供昆虫鸟类采食的本土植物。
为确保零门槛和高成功率,每位参与者都将获得一个精心准备的“入门种植工具包”,包含花盆、土壤、种子及指导卡。您将在工作坊现场完成所有初步种植工作,并带回一个充满生命希望的成品。
二、 工作坊目标
-
知识目标:
- 理解“分享收获”项目的双路径理念(服务自我 vs. 服务生态)。
- 了解2-3种适合本地阳台种植的食用植物和本土蜜源植物。
- 掌握基础的盆栽种植和后期养护知识。
-
技能目标:
- 亲手完成从装土、播种/栽苗到浇水的全过程。
- 学习如何根据指导卡和简单的口诀进行后期养护。
-
情感与社区目标:
- 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新邻居,建立社区联系。
- 体验动手创造生命的乐趣,建立种植的初步信心。
- 激发对本地生态和可持续生活的关注与责任感。
三、 活动前准备
-
物料准备:
- “给自己”工具包 (人类餐桌): 长条花盆、蔬菜/香草种子、标签牌、《我的家庭菜园》指导卡。
- “给自然邻居”工具包 (自然餐桌): 圆形花盆、本土花卉种子/小苗、标签牌、《我的生态花园》指导卡。
- 公共物料: 有机营养土、小铲子、园艺手套、喷水壶、防水桌布、垃圾袋。
- 教学物料: 两块主题展板(图文并茂介绍植物)、成品样品、签到表、名牌、背景音乐播放设备。
-
场地布置:
- 签到区: 位于入口,方便签到和分发名牌。
- 分享区 (0-25分钟使用): 椅子围成半圆形,面向展板和主讲人。
- 实作区 (25-70分钟使用): 几张铺好防水桌布的大长桌,保证每人有足够的操作空间。
- 物料区: 将两种工具包和公共物料分类摆放整齐,便于取用。
第二部分:工作坊详细流程 (90分钟)
- (0-10分钟) 欢迎与理念分享
- 流程: 主持人播放音乐欢迎大家,进行简短开场,并直接点出项目名称“分享收获”和口号“种点好吃的,一份给自己,一份给自然邻居”。
- 要点: 快速建立主题,用口号引发大家的好奇与共鸣。
- (10-25分钟) 路径选择与知识讲解
- 流程: 主持人结合两块主题展板,生动讲解“给自己”和“给自然邻居”两条路径的意义和乐趣。详细介绍每条路径下可供选择的2-3种植物的特性(例如:“小番茄需要充足阳光,但回报是满满的成就感;荆芥是蜜蜂的超级大餐…”)。
- 要点: 请大家根据自家阳台情况和个人兴趣,在此环节确定自己的种植路径。
- (25-70分钟) 核心实作:我的种植套组
- 流程:
- (25-35分) 领取工具包: 参与者根据自己的选择,有序领取对应的工具包和小铲子等公共工具。
- (35-65分) 动手种植: 主持人进行“手把手”分步教学,带领所有人同时操作:
- 第一步:装土。 讲解装土量和保持土壤疏松的技巧。
- 第二步:播种/栽苗。 演示正确的播种深度或移栽手法。
- 第三步:浇水与插牌。 演示如何用喷壶温柔地浇透“定根水”,并指导大家在标签牌上写下植物名字和日期。
- 要点: 这是活动的核心,节奏要放慢,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。鼓励邻座间互相帮助。
- 流程:
- (70-85分钟) 养护指南与社群约定
- 流程:
- (70-80分) 养护讲解: 主持人请大家拿出工具包里的《指导卡》,提炼出最重要的养护知识点(光照、浇水、常见问题),并现场解答疑问。
- (80-85分) 社群约定: 展示社区线上群的二维码,邀请大家加入。发起“分享约定”,鼓励大家在群里分享植物的发芽、开花、收获或迎来昆虫访客的瞬间。
- 要点: 将一次性活动的参与者,转化为可持续的线上社群成员。
- 流程:
- (85-90分钟) 总结与合影
- 流程: 主持人致感谢词,对未来的收获表达美好祝愿。邀请所有人拿起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,进行大合影。
- 要点: 在满满的成就感和愉悦的氛围中,圆满结束工作坊。
第三部分:附录
一、 辅助工具包内容清单
类别 | 物料名称 | 数量 (每人)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“给自己”工具包 | 长条形花盆 | 1个 | 约30-40厘米长 |
蔬菜/香草种子 | 1包 | 根据本地情况2-3种可选 | |
植物标签牌 | 1个 | 防水材质 | |
《我的家庭菜园》指导卡 | 1张 | A5双面彩印 | |
“给自然邻居”工具包 | 圆形/方形花盆 | 1个 | 口径约15-20厘米 |
本土花卉种子/小苗 | 1包/1株 | 根据本地情况2-3种可选 | |
植物标签牌 | 1个 | 防水材质 | |
《我的生态花园》指导卡 | 1张 | A5双面彩印 | |
公共物料 | 有机营养土 | 约2-3升 | |
园艺小铲子 | 1把 | 可回收使用 | |
一次性手套 | 1双 | ||
喷水壶 | 公用 | 2-3个 | |
防水桌布/报纸 | 若干 |
二、 重点知识点问答 (FAQ)
Q1: 我家阳台光照不太好,可以种什么?
A: 光照是关键!如果每天直射阳光少于4小时,建议选择耐阴的植物。在“人类餐桌”里,薄荷、香菜、生菜、小葱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在“自然餐桌”里,可以尝试络石藤、酢浆草等。
Q2: 我需要每天浇水吗?怎么判断该不该浇水?
A: 不需要每天浇!最好的方法是“见干见湿”。可以用手指或一根木筷子,插入土壤2-3厘米深,感觉里面干了,再一次性浇透水,直到水从花盆底孔流出。这是最重要的技巧!
Q3: 为什么我们要种“本土植物”?它们有什么特别的?
A: 问得太好了!本土植物是本地昆虫(比如蜜蜂)和鸟类的“家乡菜”,它们最适应、也最喜欢。种植本土植物,就像是为这些小邻居开设了最地道的“米其林餐厅”,对保护我们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有很大帮助。
Q4: 什么时候能收获?
A: 这取决于您种的植物。速生蔬菜如生菜,可能30-40天就能采收叶子。小番茄大概需要2-3个月。花卉一般播种后1-2个月会陆续开花。请参考您的《指导卡》,并享受这个等待的过程!
Q5: 如果长了小虫子怎么办?
A: 首先恭喜您,这说明您的阳台生态很好!对于少量的小虫,可以用手捉掉。如果多了,可以尝试用稀释过的辣椒水或肥皂水喷洒,这是比较环保的方法。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。